
比特幣銀行崛起:監管、政治與去中心化的角力
比特幣銀行(或稱Bink)即將成真,這是毫無疑問的定局。問題僅在於「何時」?德國已於2020年批准銀行為客戶託管和處理比特幣及比特幣帳戶。誰會是領頭羊?
人們對此感到恐慌是可以理解的,但認為這不會發生的想法,在我看來,實在是過於天真。首先,銀行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替你保管金錢和處理支付。它們還提供貸款。它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這在經濟和社會中是有益的,它為流動性提供者帶來回報(伴隨風險),並允許企業家從事他們原本無法融資的事業。僅憑這一點就保證了它們將繼續存在。貸款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它們需要協調者和人員來管理和追蹤。它們需要中心點:銀行。
儘管如此,我保證它們會透過託管比特幣並在它們自己的私人第二層網路處理支付而蓬勃發展。人們喜歡有客服可以聯繫,他們喜歡在出問題時有追索權,他們喜歡有專家處理他們不擅長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擁有Google或Facebook帳戶,而不運行他們自己的SMTP伺服器或分散式社群媒體節點。現在,我絕對認為事情將會朝那個方向轉變,而且我們已經看到這種轉變的開端,但這種趨勢將是世代性的。它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甚至可能不會在我們有生之年發生。或者,也許事情只是朝那個方向發展,並在真正達到極端之前停滯不前。誰知道呢?但我確實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而且我知道它今天變成這樣的原因。所以這將會發生,請拭目以待。
然而,別擔心,一切尚未結束。自從David Chaum在1980年代提出最初的「Ecash」設計以來,集中但私密的電子現金就已經成為可能。將這些設計擴展到包含更複雜的「智能合約」類似物,並透過中心化執行,或許並非不可能,甚至並不困難。此外,在不侵犯KYC/AML或洩露身分的情況下,提供以比特幣計價的帳戶是完全可能的。這些事情的阻礙並非來自技術限制,而是來自法律、監管和社會障礙。這些是可以塑造和引導的。是的,為了消除這些障礙,需要大規模的努力,但我們不能誠實地說這是不可能的。
政治舞台
我們現在完全處於全球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下。忽視這一點將自食惡果。
是的,比特幣這種技術本身是沒有政治性的。它是中立的。所有技術都是如此。但如果你試圖論證比特幣的大規模影響對世界周遭的影響並非政治性的,並且沒有政治性地迫使每個人在個人自由和完全的極權主義之間做出選擇,那麼你就是還沒睡醒。我是美國人,這將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所以我們將這樣闡述:
比特幣的存在本身塑造了有利於右傾政治結構的環境。這些結構的行動偏向於那些偏愛個人自由高於一切的人。比特幣規模越大,它就越能塑造周圍的環境,以支持這種政治結構。這就是現實。比特幣規模越大,政治人物就越不可避免地開始以這種左右派的方式來界定它。他們會這樣做,因為這就是政治人物所做的事情,而且這種界定方式有真實的成分在裡面,可以加強它,再加上誇張、謊言和隨之而來的誇大。
這種分歧很可能會集中在兩個問題上:
* 財富不均:比特幣將成為與此議題相關的熱門話題。比特幣肯定會重新分配大量財富,但絕不會平均分配。
* 環保主義:比特幣正在危害環境的說法不會很快消失。
我可能完全錯了,但我個人認為這些動態的發展幾乎是必然的。這只是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的政治力量拉鋸戰中的角色。各處都有一場巨大的拉鋸戰,一方是地方性的小規模主權,另一方是將主權讓渡給大型主權實體的規模較小。比特幣自然地賦予前者力量並鼓勵前者,它是後者的天敵。隨著它的規模越來越大,它將變得與世界各地的政治更加相互關聯,而這大致就是它可能發生的方式。
你有兩個選擇:
1. 在你當地的政治進程中努力推動事情朝著地方性的小規模主權方向發展。
2. 在你能力所及之處選擇退出政治進程及其結果,並在你無法做到之處閉嘴並遵守其結果。
明智地選擇。
大人物進入擂台
更大的市場 = 更多的流動性 = 更大的參與者。在過去幾年中,這種情況已經嚴重發生。上次牛市的結束見證了第一個以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貨的推出。從那時起,我們看到了多種在傳統金融平台上交易的比特幣產品的交易開始(和停止)。我們現在也有在Bakkt上以實物結算(交付真實的BTC)的期貨,以及這些期貨的選擇權和它們自己的現金結算期貨產品。德國銀行已被允許為客戶處理和提供加密貨幣。瑞士的金融主管部門和機構多年來一直對該生態系統很友好。
這些機構實體和流動資金池進入這個領域,將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市場的結構。與它們一起到來的,將是傳統世界中伴隨而來的政府法規、政府限制和政府要求。吸引到這些參與者建立的平台上的流動性有多少,將決定傳統政府法規和回應在市場範圍和定價機制中的影響力有多大。在這些受限平台上流動性越多,政府對比特幣定價機制的間接控制權就越大。對定價機制的這種間接控制權可能會轉化為對未來共識爭端結果的另一層間接控制權。這是一件需要警惕的事情。
非常有可能的是,這種情況最終會導致比特幣交易平台在黑市和公開市場之間劃出一道硬界線,如果我們在比特幣升級方面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那麼甚至可能會導致比特幣本身也受到影響,從而構成巨大的隱私改進。或者,如果我們在居住地維護自己的隱私權方面變得鬆懈,那麼情況也會如此,如果我們居住在那些權利得到承認的司法管轄區。這個格局正在變化,而且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適應。
基礎設施的去中心化
Twitter審查。Facebook審查。Youtube審查。政治偏見。政治干預。甚至DNS和VPS審查。這就是我們在提供網路服務或運營網路基礎設施的公司中所處的世界。這種情況並非普遍存在於所有地方,也不是平均地適用於所有事物或活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
這需要透過社會方式(儘管是以一種經過深思熟慮和謹慎的方式),但也需要透過技術方式來解決。「聯邦宇宙」(Fediverse)是一個實驗,旨在透過其聯合環境,在協定和服務之間創建一個中間地帶,任何人都可以運行一個Mastodon實例(以及許多其他東西),並透過聯合將它們連接在一起。Bluesky是Jack Dorsey在Twitter上發起的一項最新倡議,旨在進行研究,以確定將Twitter從私人服務轉變為開放協定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則嘗試這樣做。我們還有goTenna,它正在開發消費者產品,以真正將數據傳輸的物理基礎設施分散化。頻寬有限,但這是一個開始。此外還有許多DIY網狀網路專案。
如果我不談論與比特幣本身直接相關的這方面的努力,那就是我的疏忽了。goTenna與Samourai Wallet合作,推出了txTenna。這允許某人最初透過網狀網路廣播他們的比特幣交易,以模糊其身份,讓交易在本地goTenna網路中傳播,直到它找到一個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將其推送到比特幣網路的節點。委內瑞拉也有LochaMesh專案,它源於該國因不穩定而間歇性的電力和網路存取。他們的設計結合了通訊工具以及比特幣和閃電網路功能,而且根據我最後的理解,他們正在嘗試將他們的DIY專案商業化,以便更容易地提供給消費者。
這些類型的專案和不同的設計和運行基礎設施的方式,將在未來十年繼續在比特幣和一般網路的邊緣蓬勃發展。也有許多方法可以將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Blockstream已與txTenna合作,將他們的衛星饋送連接起來。我認為這種整合可以更進一步。網狀和無線電技術不足以僅使用其他東西在全球範圍內擴展整個網路,但它可以填補空白或處理主要關心傳播交易和驗證區塊的「子網路」的分配。節點可以從衛星饋送接收區塊,然後透過可以處理更高吞吐量的短程網狀網路傳播它們。這種協同作用甚至可能轉化為挖礦;透過Compact Blocks,礦工可以僅傳輸區塊標頭和一小部分數據,以從你的記憶體池建構實際的區塊。如果延遲的權衡是實際的,那麼礦工可以嘗試使用這些類型的網狀網路來稍微模糊他們在區塊傳播期間的物理位置,同時從匿名衛星饋送接收即時區塊中繼。
這僅僅是四部分中的第三部分,明天閱讀最後一部分。

